为增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范性、针对性、实效性,提高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应对能力,市应急救援中心向有关企业提出“八个强化”,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。
一是强化应急预案管理组织领导。把应急预案管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总体布局,同步规划、同步实施,落实机构、人员和经费,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各项工作。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责任,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,各分管负责人要按照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。
二是强化风险辨识评估和资源调查。全面识别本领域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,深入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、后果、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,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的措施;要调查掌握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队伍、装备、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,以及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,结合事故风险辨识评估结论制定完善应急处置措施。
三是强化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规范性。重点参照有关规定、标准,以应急处置为核心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,做到应急预案编修职责明确、程序规范、措施科学。要科学设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,立足应急处置能力和权限,明确应急响应分级标准,制定相应层级的应急处置措施。要明确事故信息报告、响应分级与启动、指挥权移交、警戒疏散等内容,做好与属地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、应急救援队伍等应急预案的衔接。
四是强化应急预案内容针对性。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,制定完善综合应急预案、专项应急预案、现场处置方案,编制简明实用的应急处置卡。事故风险单一、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。同时加强对本单位典型做法的总结推广,有效提高应急预案的规范性、针对性。
五是强化应急预案评审论证。预案文本编制完成后,各单位要参照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》(AQ/T9011-2019),采取会议形式,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(论证),并形成书面评审(论证)纪要。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、组织体系的合理性、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、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、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。
六是强化应急预案备案登记。申报应急预案备案时,应提交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、应急预案评审意见书、应急预案电子文档、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,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。市应急管理局收到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后,按照3115预案备案制度(3天书审、1天核查、1天反馈、5天办结),对于评审结论为“通过”且材料齐全的,自收到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;材料不齐全的,不予备案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内容。
七是强化应急预案宣教培训。将应急预案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,定期对全体从业人员开展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技能培训,确保各岗位从业人员熟知应急预案内容,了解作业场所危险因素、岗位应急职责,掌握自救互救、避险逃生以及先期处置的基本技能,提高事故第一响应能力。
八是强化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。对照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评分表》,对应急组织评估、风险管理评估、应急预案评估、危险源监控和预警评估、应急处置评估、应急队伍评估、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评估、应急培训评估、自评与改进评估9个方面内容,开展应急能力自查评估,逐项打分,客观计算评定本单位应急能力等级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二维码